中山纪念图书馆今起试运行, “城市大书”展开迎客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来源:中山日报
11月12日,中山纪念图书馆举行开馆试运行启动仪式。孙中山先生侄曾孙、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孙必达先生,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以及赖泽华、陈文锋、冯煜荣、徐小莉、李长春、何灿成等中山市四套班子领导、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服务处处长屈其仁等出席活动并为馆内孙中山铜像揭幕。
中山纪念图书馆是近年来中山市较大的公共文化建设项目。建筑面积达57660平方米,馆藏容量达320万册/件,阅览座位2000个,是一座集“公共阅读、信息咨询、教育培训、学术交流、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展览展示、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
图书馆由株式会社日本设计、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设计。根据功能划分为两平台:信息资源交互平台、阅读空间共享平台;三中心:文献资源中心、知识媒体中心、全民阅读推广中心;四书房:市民大书房、中山书房(自助图书馆)、孙中山书房、经典书房;五大厅:城市会客厅、综艺厅、报告厅、方成厅、休闲交流厅;六大区:自助服务区、报刊阅览区、文献借阅区、阅读体验区、后勤设备区、户外休闲阅读区;七大室:数字阅读体验室、多媒体阅览室、视障阅览室、创意室、HIFI室、培训室、录音室;八主题馆:政协文史资料馆、音乐图书馆、原典馆、翰墨馆、童书馆、童趣馆、生活专题文献馆、古籍馆。
在设计过程中,中山纪念图书馆遵循“人文、科技、绿色、便民”的理念,合理规划阅读空间、艺术空间、人文空间,尤其注重美育环境的营造。馆内孙中山雕像、室内大型壁画《香山星座》、室外大型壁画《中山寻踪》、以及《和风拂林》系列彩色玻璃作品、《未来之门》系列壁画作品等均由中央美术学院唐晖教授、韩晓冬博士及团队创作。
其中,中庭壁画《香山星座》集26位香山先贤于一体,高42.6米、宽4.4米,总面积187.44平方米,是国内较大的室内马赛克壁画。馆内四楼还有一尊雕像是沿着先生昔日足迹,从国外归来,经香港到北京,最终回到中山故乡的。它的造型及细部与南京中山陵孙中山大理石坐像完全一致,都是由法国雕塑大师保罗·朗多夫斯基创作。2018年,小铜像出现在法国拍卖市场,中山收藏家黄定中先生将其拍卖下,历经一年运回国内并捐赠给中山纪念图书馆。
作为市级公共图书馆,中山纪念图书馆纸质文献总量约300万册件。近年来,该馆抓住中山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契机,本着“惠民、利民、乐民”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延长服务链条,拓宽服务空间,基本建成以中山纪念图书馆为总馆、24家镇区图书馆为分馆、26家街区自助图书馆和270个行政村(社区)图书室为基层服务点的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实现了市镇村三级图书馆(室)通借通还。在构建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同时,图书馆将工作重心下移,让镇区的百姓也能享受优质的服务,免费参加各种阅读活动和培训,从源头上提升市民的综合素质,营造“书香中山”的良好社会氛围。从2015年起,中山3次获得“中国十大数字阅读城市”荣誉称号。
中山纪念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的平台优势,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引领数字阅读潮流。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建成中山市e启阅数字资源平台(PC)、移动图书馆(手机)、微信数字资源平台(手机)等,全馆数字资源总量达130T,初步建成资源种类齐全、类型多样、服务方式灵活的数字图书馆体系。为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阅读需求,中山纪念图书馆还推出了支付宝免费办证服务,在往年“市民选书,政府买单”活动基础上今年首次推出“爱阅网借”项目,让市民不出家门就可借阅图书。300万活动经费不足两个月全部用完,共有11673名读者参与活动,荐购图书约7.5万册。
中山纪念图书馆新馆试运行后,华凯分馆正式关闭。由于新馆部分空间仍在完善,目前只开放1-3层。具体开放场室如下:一楼有少儿阅读空间、中山书房、报纸阅览区、视障阅览室;二楼有青少年阅读空间、少儿多媒体阅览;三楼有综合文献区、孙中山文献馆、香山文献馆、政协文史资料馆等。
中山纪念图书馆试运行期间实行预约进馆管理制,预约途径分三种:一是微信预约,每天预约人数上限为2000人,额满停止预约(读者关注“中山纪念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进入服务大厅进行预约。未办理借书证的市民,可在“活动预约”页面注册报名)。二是电话预约。开馆时间拨打电话88324502预约登记,每天可预约100人。三是现场预约。到中山纪念图书馆保安处预约登记,每天可预约100人。未预约读者到馆,则根据馆内实际容纳情况有控制地安排进馆。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