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银保监会再表态

搜狐焦点中山站 2021-04-20 09:06:0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当前,对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仍是金融监管重点。

来源:中房网

当前,对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仍是金融监管重点。

4月16日,中国银保监会召开2021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银行业保险业发展情况,并回应市场关切。

针对部分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情况,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肖远企表示,经营贷投入房地产市场是违规的,挪用到其他领域也是违规的,作为监管部门,要求必须纠正。

银保监会:经营贷流入房地产领域属于违规,监管必须纠正

3月26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住建部三部门曾联合印发《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从加强借款人资质核查、加强信贷需求审核、加强贷款期限管理、加强贷款抵押物管理、加强贷中贷后管理、加强银行内部管理等方面,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强化审慎合规经营,严防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根据银保监会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房地产贷款增速降至12%,为八年以来的较低水平,继续低于各项贷款增速。

肖远企表示,各地正在排查有关情况。经营贷本身是贷款的一种,也需要遵守我们一直坚持的“贷款三查”,即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贷款的用途必须与申请贷款时签订的合同保持一致,否则就是违规的。

肖远企称,发放经营贷是为了满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如果挪用到房地产市场就属于违规,也破坏了贷款合同的执行。“对于有利于市场经营活动的经营贷,我们是鼓励的。但是经营贷投入到房地产市场就是违规的,当然挪用到其他地方也是违规的。作为监管部门,我们要求必须纠正。银行也有义务和责任进行贷款跟踪,防范资金流向出现问题。”肖远企表示。

而针对经营贷流入房地产市场这一问题,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此前曾表示,已初步摸清经营贷流入房地产的关键违法环节,会持续地跟踪和关注相关调查的进展和最后的处理情况。

邹澜强调,近期在部分房价上涨预期较强、炒作氛围较浓的热点城市,出现的骗取银行经营贷实际用于购房的现象,甚至有些还涉及有组织的违法活动,如果不能及时得到遏制,不仅会影响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而且会挤占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资源。

多地监管部门全力排查经营贷

随着监管的不断发声,近期多地金融监管部门采取行动,严堵资金违规入楼市。

浙江银保监局近日表示,将与地方有关部门加强协作,联合成立工作专班,共同查处打击各类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此外,还将督促银行加大贷款审查和资金跟踪力度,强化贷款用途硬约束,研究对失信借款人采取有效惩戒。据了解,去年四季度以来,浙江银保监局已对辖内银行涉及房地产信贷违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19次,罚款超过1500万元。

另一个热点城市合肥,也在加大个人住房贷款的审查力度。4月5日,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加强个人住房贷款首付资金来源、较低首付比、偿债收入比、贷款资质的审查,严肃查处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行为。

此外,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内的一线城市,均在金融监管部门的要求下,对银行进行了自查,个别城市还在一定范围组织了监管检查。

从一线城市陆续公布的自查和检查结果来看,北京方面,辖内银行对2020年下半年以来发放的个人经营性贷款等业务合规性开展自查,自查发现涉嫌违规流入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个人经营性贷款金额约3.4亿元。

根据上海银保监局4月7日公布了阶段性的调查结果,发现123笔经营贷和消费贷涉嫌被挪用于楼市,共计3.39亿元;广州发现涉嫌违规流入楼市的问题贷款金额为1.47亿元;深圳公布通报,提前收回21笔、5180万元涉嫌违规贷款。

经营贷排查步入深水区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已有深圳、上海、北京、杭州、无锡、成都、西安、南昌、广州、合肥、宁波、东莞、南通等13城被住建部约谈、督导和调研,这些城市基本都处于全国房价上涨前列。

此外,多地对楼市加码调控。据中原地产数据,截至4月上半月,年内房地产调控已经超过150次。其中,一季度房地产调控超过135次,1-3月分别为42次、45次和48次。

对信贷资金的监管,也是各地调控政策不可或缺的手段。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稳房价工作将继续,尤其是地价房价联动机制的推进,对于后续房价稳定具有积极作用,而严查经营贷对于后续打击炒房需求等也有积极作用。

从清查经营贷的行为来看,楼市调控正走在打七寸的正确道路之上。可预见的是,接下来清查经营贷流入楼市的行动会扩展到全国。排查经营贷不会仅停留在口头上,而会切实施行,跨过自查的秀场,走向深水区。

来源:中房网综合整理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