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内地9市居民收入榜出炉:哪里最能挣?哪里最敢花?

搜狐焦点中山站 2022-03-04 10:02:4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在收入和消费上均实现了稳步增长。居民“钱袋子”鼓了,消费提档升级,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

来源:羊城晚报

大湾区建设成果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有什么提升?收入和消费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居民幸福感的一项重要指标。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在收入和消费上均实现了稳步增长。居民“钱袋子”鼓了,消费提档升级,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中,哪座城市挣得最多?哪里又花得最爽快?还存在哪些待解决的短板?数据话你知。

平稳增长 收入增速介于8%-10%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

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993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854元,同比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6元,同比增长10.7%。

近期,除东莞外,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等内地湾区城市已陆续公布了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注:受统计口径不同影响,广州、肇庆公布的数据为城镇居民数据,其余数据均为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截至记者发稿,东莞2021年数据尚未公布)整体来看,湾区内地城市收入增速基本位于8%-10%的区间,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

全国也居前 广深进入“7万元俱乐部”

从特别值来看,广州和深圳均属于“7万元俱乐部”。2021年,广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4416元,同比增长了8.9%。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847元,同比增长9.2%。这两座城市的收入不仅领涨大湾区,在全国也是排名前列。

目前,在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中,上海2021年全市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78027元,排名稳居排名前列,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429元,首次突破8万元。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75002元,位列第二,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518元。紧随其后的广州和深圳,其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均已超过7万元。

羊城晚报记者留意到,广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33元,同比增长10.4%,城乡居民收入有一定差距,广州各地区发展的协同性有望继续提高。对此,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向记者分析,一方面,要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让广州各地经济更加均衡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在增城、从化等地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机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用时不到三年 佛山珠海首上6万元台阶

收入在第二档的城市为佛山和珠海,这两座城市的居民收入于2021年首次站上了6万元新台阶。值得注意的是,从5万元到6万元,佛山和珠海只用了短短3年左右。2019年,佛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破5万元,实现54043元,珠海达到52495元,2021年,这两座城市居民收入分别达到了61700元和61390元。

中山则距离6万元尚有一步之遥,目前为57901元。具体来看,2021年中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01元,增长9.8%,增速在珠三角9市中排第4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323元,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50元,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0.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44,连续多年保持全省最小。

紧随其后的惠州独居4万元俱乐部,江门和肇庆2021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从增长来看,江门的人均支配收入虽然在湾区城市中并不算太高,但其增速却达到了10.10%,在已公布数据的湾区城市中排名排名前列。

“钱包”如何鼓起来?稳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湾区人民的“钱包”是如何鼓起来的?整体来看,稳就业为收入的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全省来看,2021年广东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8.4%,是拉动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具体到各地,深圳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就达到59095元,同比增长了10.10%,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高达83%;中山的人均工资性收入为39122元,占比为67.6%。

据广东省人社厅副厅长葛国兴此前介绍,受益于经济企稳向好和就业优先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21年广东就业局势呈现总体稳定、稳中向好态势。2021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40.33万人,完成年度任务127.6%,接近恢复往年同期水平。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4.9%,比2020年明显降低。

去年,广东出台3.0版“促进就业九条”,保障技能人才更好就业。在此政策下,“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培训389万人次,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40万人以上。

其中,三项工程中最早实施的“粤菜师傅”工程,迄今累计培训33.6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74.3万人次。同时,“广东技工”工程,则将全省148所技工院校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校生达到63.4万,占全国六分之一,广东已经基本建成全国较大技工教育体系。另外,仅2021年,“南粤家政”工程累计开展家政服务培训97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158万人次。全省家政服务企业已达2.68万家,比2018年翻了近一倍,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提升。2022年计划组织家政服务培训20万人次以上,带动就业创业40万人次以上。

不过,肇庆、惠州、江门等湾区城市的人均收入还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林江分析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于2019年发布,但不久就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湾区城市开展经济联动受到一定的掣肘,因此在广州、深圳龙头跑在前面时,民众所期待的湾区核心城市引领带动效应需要更多时间来显现。

另外,林江表示,湾区城市若想更快更好发展经济,就要注重协同创新。首先要落实制度创新,真正让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创新地、先行地,营造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接着,湾区城市才能引才、聚才,有才可用,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能挣也能花 广州成湾区排名前列“双万亿”城市

随着钱包恢复元气,受疫情抑制的消费也在回升。

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发现,在湾区内地9个城市中,2021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122.56亿元,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2.9%。自此,广州成为了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的城市,充分展现了广州立足新发展格局,积极发挥经济韧性强、内需空间大、产业基础厚的优势,实现了千年商都“十四五”良好开局。

放眼全国,2021年国内主要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十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成都、苏州、南京、武汉和杭州。湾区城市中广州和深圳均上榜,除广州外,深圳2021年社消总额为9498.12亿元,已逐步逼近万亿元大关,在2022年有望迈入到万亿元消费城市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东莞和惠州的消费增长态势非常明显。2021年起,两地社会零售总额均增长了13.3%。消费需求的强劲恢复支撑着这两座城市经济总量的增长,2021年,东莞GDP首次突破万亿元,而惠州则坐稳了广东GDP“第五城”的位置。

居民敢尝鲜 湾区如何进一步激发消费力

林江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居民、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居民普遍收入水平较高。同时,他们也愿意尝试新产品和新服务,例如5G背景下的无人驾驶。同时,远程手术等应用场景得以在2022年建立起来,从而引导更多的投资者和生产商投资到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反过来又鼓励和刺激更多的研发人员,对于相关新技术进行开发和创新,最终形成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比较完整的供应链和生产链。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拉动消费和刺激内需呢?他认为,首先,是要增强消费者的信心。应该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特别是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融合发展的契机,为广东居民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前景的预期,是当前的首要工作。广州获得国务院批准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试点,通过试点建设,总结更多的成功刺激消费的经验,再推广至全省其他城市,值得期待。

其次,是要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项目落户当地,广东如何通过打造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链主”以及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商、投资商和制造商提供金融、法律、专利、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配套服务,是广东实现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关键环节。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