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等8部门“亮剑”整治楼市 业内:有助于巩固调控效果

搜狐焦点中山站 2021-07-26 08:50:0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通知》称,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来源:新京报

继前一天中央再次强调“房住不炒”,央行、住建部双双发声后,7月23日,住建部官网信息显示,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自然资源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国家网信办等8部门于近日发布《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提出了房地产整治的三年目标以及具体整治领域、整治办法以及整治机制。

《通知》称,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分析人士表示,8部门联合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的全面整治工作,是落实“房住不炒”的进一步举措,有助于巩固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

住建部等8部门将联合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的全面整治工作。资料图片

力争3年左右,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进入下半年,房地产如何走?近日来,中央以及政府高层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连续发声,让房地产调控再次坚定方向。

《通知》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以问题为导向,重点整治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住房租赁、物业服务等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突出问题。

其中,对于房地产开发,重点整治房地产开发企业违法违规开工建设,未按施工图设计文件开发建设,房屋渗漏、开裂、空鼓等质量问题突出等行为;对于房屋买卖,重点提出了整治捂盘惜售、挪用交易监管资金、套取或协助套取“经营贷”“消费贷”等非个人住房贷款用于购房;针对住房租赁,重点整治违规开展住房租赁消费贷款业务、存在“高进低出”“长收短付”等高风险经营行为。

与此同时,《通知》指出要持续加大违法违规的惩处力度。具体来看,对行政区域内违法违规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机构、住房租赁企业、物业服务企业、金融机构、网络媒体及从业人员,依法依规采取警示约谈、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和资质资格证书等措施,并予以公开曝光;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司法部门依法查处。对逾期不能偿还债务、大规模延期交房、负面舆情较多等存在重大经营风险的企业,实施重点监管,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8部门对于房地产调控提出目标,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监管制度不断健全,监管信息系统基本建立,部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逐步形成,群众信访投诉量显著下降。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认为,上述调控内容将使房地产秩序综合规范治理将形成完整闭环。“从2019年6月部门开展住房租赁中介机构乱象专项整治,到今天8部门开展房地产市场整体秩序的全面整治规范,覆盖了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住房租赁、物业服务等各个领域,联合部门也由原先的6部门发展为今天的8部门,增加了自然资源部、税务部门。从内容方面具体来看,全面涵盖了前期土地获取、开发、买卖、租赁以及后期的物业服务,涉及过程中的广告宣传、交易税费、资金来源等,至此,房地产秩序综合规范治理形成完整闭环。”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称,此次8部门联合发文,传递了重要的市场信号,对于上半年以来部分城市出现频率较高的扰乱市场稳定的行为进行了总结和关注。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通知调动了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机构、租赁企业、物业服务企业、金融机构以及网络媒体等各大社会主体,全方位全主体地进行市场监管,全面贯彻“房住不炒”,落实“三稳”目标。

中央高层密集发声,房地产调控将继续趋严

事实上,前一天,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7月22日出席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和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时,强调坚持“房住不炒”、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其中明确提到“要持续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切实管好中介等市场机构,坚决查处市场乱象”。

7月22日,住建部和央行对于房地产调控也双双发声。住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强化省级政府的监督指导责任,对调控工作不力、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坚决予以问责。央行称,近年来我国加快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三线四档”规则试点房地产企业核心经营财务指标明显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贷款集中度稳步降低。下一步,将继续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持续完善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

许小乐认为,中央高层的密集发声以及本次的综合整治工作开展,表明未来房地产调控将继续趋严,房地产秩序的整治工作将有效辅助和巩固调控效果。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这两天,中央高层的接连发声,充分说明下半年房地产调控从紧从严,涉及房地产各个领域和细分市场,同时各地的调控政策也不会放松。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