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大规模人事调整背后,“前地产人”的故事带来哪些启示?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来源:央广网
春节刚过不久,在返岗复工的大潮中,房地产行业的人事调整再次引发高度关注。先是号称“河南地产一哥”的建业集团辟谣“裁员60%”消息不实,并称公司在进行组织架构改革;随后,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在集团年会上提出,房地产行业目前正处于“黑铁时代”,组织架构调整势在必行。
去年下半年以来,房企精简人员、收缩布局现象频频上演。巨变背后是大批量被推到“十字路口”的地产人,面对这场风波他们如何选择?回望在房地产行业的摸爬滚打,他们会生出怎样的感慨,又将如何看待房企下一阶段的调整?多位“前地产人”给出了他们的答案,而他们的故事和思考,或许能给行业带来一些启示。
离开房企 “有准备,但没想到这么突然”
伴随楼市遇冷,房企人员调整已经蔓延至整个行业。无论主动离职或者被动裁员,一大批“地产老人”已经离开房企或者正在面临新选择。对他们而言,这场“出走”并不完全在意料之外,但又有些突然。
“事实上,在正式离职前的近一年时间里,危机意识一直是存在的。”经历了一波裁员的许希直言,她一毕业便进入房地产行业,在房企工作已有十几年。
她的危机感,也是这两年很多地产人的共同感受。在不断趋严的调控环境下,房地产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房企也“不好过”。根据克而瑞统计的数据,2021年百强房企累计销售操盘金额较2020年同比降低3.5%,规模房企销售增速罕见出现负增长,平均目标完成率不到90%,为2016年以来较低水平。
身处一线的地产人对市场的“寒意”感受颇深,频频传出的裁员消息让他们时刻保持警惕。许希曾经经历了2008年市场波动等重大节点,她告诉记者:“行业整体形势加上中年危机,对于公司精简人员其实我是有心理准备的。”与许希一样,在这一轮人事调整之前,李铮曾主动提出过离职,他说:“离开房企之前的一两年里,已经感觉到身体和精神的压力都比较大。”
然而,尽管有过种种预判和准备,风波来临时,还是有不少人感叹“没想到这么快,没想到这么惨烈”。
去年下半年,一份典型房企裁员名单在网上流传,尽管部分房企公开“辟谣”,但团队优化或组织架构调整的趋势的确席卷了整个行业,例如,雅居乐控股将原房管集团、商业集团、城更集团并入地产集团,成立全新的大地产集团;阳光城曾进行区域合并,今年1月份撤销营销大区的事件一时引起热议;世茂集团也进行了多轮组织架构调整。
在这一轮人事调整中,投拓部门首当其冲出现在裁员名单上。做投拓5年左右的马晖近期得到了人事调整的消息,他透露,房企投拓部门裁员力度很大,有的企业直接裁掉一半甚至更多,“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没想到这么冷。”
相较于资深地产人,更加感觉到突然与不安的,是刚入行不久的新人。房地产行业高速扩张时期,房企纷纷大手笔招兵买马,推出管培生等人才培养计划,而大刀阔斧裁员时,管培生也成为“重灾区”,未转正便收到裁员通知的事时有发生。
此外,还有一部分工作年限或长或短的地产人默默离开,原因是“整个大区撤掉了”,或者“公司没有了”,种种情况让他们措手不及。
迈出下一步 “换赛道并不容易”
近半年内,多家房企裁员人数动辄以千计。对他们而言,比出走更难的是迈出下一步,特别是中层管理者。
“开始是有些迷茫的,想过很多可能性。”许希告诉记者,很多人同她一样,都在认真权衡各种选择的利弊。年龄的限制、行业的壁垒、薪酬待遇等种种考量下,他们必须作出一个自己认为的最优决定。
同行业流动、围绕地产行业上下游或相关行业寻找机会是很多人的选择。“毕竟换赛道也不是那么好换,”马晖认为留在地产相关行业是更好的选择,他认为投资方向仍然是重点,第二个可能是往相关的产业招商运营方向考虑。
据了解,还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前地产人选择创业做地产相关代理公司、广告公司等。此外,从民企换到国企、从大平台换到小平台也是不少人的选择。
在大批量裁员的情况下,选择背后往往有所舍弃,最直接的体现便是薪酬待遇。郁亮在集团年会上坦言:“我们的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这个出价能力了,我们无法给出超过别人的金钱激励,而且只为了金钱激励的人也不适合在黑铁时代的行业中工作。”
今年1月份,中梁控股曾发布《关于控股集团总部组织调整相关事项的通知》称,因公司架构调整,控股集团总部相关职能将与地产集团总部进行整合。而在此前的内部动员大会上,中梁也要求员工过“紧日子、苦日子”。此外,多家房企曾提出节省成本、缩减开支的要求。
在马晖的了解中,再就业后,很多同行的收入都大打折扣:“至少减半,甚至减半都是少的。”有前地产人向记者透露,个别朋友目前收入仅为之前的3成左右。“现在这个年龄,还是想找一个安稳一点的工作,细水长流。”马晖的这番考量,代表了很多前地产人的心声。
不过,也有一批人选择告别房地产,李铮便是其中之一。高强度的工作、行业的不确定性等因素让他们决定转行。
事实上,离职之前他已经和一些自主创业的朋友沟通过,也做了一些准备,所以当离职已成定局,他便迅速开始了自己的生意。“虽然转行了,但以前工作的积累依然很重要,在打理生意的过程中,也更体会到管理企业的不易。”
收入方面,李铮透露,目前的经营情况符合预期:“虽然不如以前,但我觉得这是暂时的,因为我是从起点往高处走,继续深耕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在地产行业工作20余年的刘洋告诉记者,有同行转去芯片等高科技企业或进入其他热门行业,职业生涯也迎来了较大突破,她说:“虽然这是小概率事件,但地产人应该有希望,过往沉淀的工作经验与经历还是会有一定的优势。”
与中层不同,年轻员工从房企离职,虽然突然,但面临更多的选择空间。许希透露,除了进入地产以外的其他行业,此前几位年轻同事选择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并且已经顺利“上岸”。
从管培生做到集团品牌负责人的王昕,曾就职于三家TOP30房企,并且已经在近年主动完成从地产到其他行业的转型,对于管培生或年轻人未来的选择,她同样持有积极态度:“一直以来,房企非常注重管培生的培养,吸纳了非常多的优秀人才,管培生的培养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专业与实践密切结合。所以房地产行业的人才具备很多优秀的能力和品质。大家完全有能力、有实力去寻找新的领域,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房企人才管理趋势 “精简,也会更内卷”
尽管这一轮人事变动将很多人再次推上职业生涯的分叉口,但尘埃落定之后,他们对于风波表示理解。
许希也曾经历了一段适应期,她说:“一开始我也有些困扰,但后来理解了。现在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拥有很多工作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员工,人力成本比较高,另外人在一个企业时间久了,很多东西是固化的。在企业要变革的时候,年轻人的确可以带来更多新鲜的思路。”
“我认为这些都是企业在新形势下自我优化调整,减员增效,向管理要效益的必然结果,都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从企业管理角度,王昕同样表示理解。
刘洋在两年前主动离开了房企,从事地产相关工作,她认为,房企人才管理实际上也经历了一个“泡沫期”。“最初的一批地产‘老炮’,有的可能学历不高或者履历没那么漂亮,但他们是真刀真枪在市场里锻炼出来的。而在规模扩张期,很多房企推出管培生或者类似计划,盘子做得很大,到现在变革期肯定要经历大调整。”
“前面一个时期确实房地产扩张比较厉害,更偏重规模,这一轮变革之后,可能要求稳、追求精细化了。”马晖作出这样的判断。
王昕因工作需要目前仍会接触到很多房企,对于房地产的未来,她表示“依然看好”,她认为房地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能够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也能给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方式。未来,房地产行业在国家的调控之下会稳健地发展。
与之相应,房企在人才管理方面将更为精细化,这也成为行业的共识。近日,在万科年会上,郁亮便提出了在“背水一战”形势下组织架构调整的思路。他指出,投拓、产品团队都要进行一盘棋建设,集中资源和精力;同时伴随业务的此消彼长,也要进行组织的适配调整。
“当然,也会更‘内卷’。”许希认为,房企人才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同时,她表示未来数字化营销与社区运维、业主服务等方向的人才应该会更受重视。
王昕则表示,房企虽然人员变化流失较多,但非常优质的人才依然是稀缺的,我们会发现很多优质企业在招贤纳士。她说:“未来优质的人才应积极顺应大形势的变化,不断进步、开拓、创新,依然可以在房地产行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