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粤港澳大湾区哪个城市受益较大?

搜狐焦点中山站 2019-07-17 15:31:34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粤港澳大湾区终于迎来实质性建设计划进展,未来三年将这样的干,这将是给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指明途径。

粤港澳大湾区终于迎来实质性建设计划进展,未来三年将这样的干,这将是给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指明途径。自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2017年3月30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组委会成立,2019年2月18日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3月1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院成立,2019年7月5日《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宣告正式拉开序幕。毫无疑问,按照定位、产业、交通、合作、政策五个维度来看,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究竟谁最受益,成为较大赢家,才是最关键的。

按照“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规定,本次三年计划释放了多个具体信息,包括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重点工作任务、保障措施等三个部分,主要着眼长远发展,对标大湾区到2035年的建设目标,对未来十多年我省要重点推进落实的大事要事进行谋划,突出战略性和协调性。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珠三角)九个地市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总人口已达7000万人,是开放程度较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粤港澳大湾区背靠中国这一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经济体,具有比肩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的潜力。从数据上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常住人口、土地面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航空港旅客吞吐量“硬基础”已经在四大湾区当中位居首位。在经济“量”的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在四大湾区中处于中游。

粤港澳大湾区的GDP总量已经超过了旧金山湾区,接近了纽约湾区,但粤港澳大湾区GDP增速则远高于其他三个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总量当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旧金山湾区和纽约湾区。比较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质”的方面还需要提升。例如,其人均GDP仅为东京湾区的一半,第三产业比重为62%,而另外三个湾区都已经超过了80%,世界500强企业数量相对较少。

初见惊鸿,再见倾城。40 年前,改革开放将这里化做了一片勇立潮头的热土。40年后,国家战略再次将这里推向了深化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粤港澳大湾区这一高级城市群不仅具备成为国际一流湾区的雄厚实力,更有着推动全球创新变革的领航能力。

城市: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佛山>东莞>江门>惠州>中山>肇庆

按照2019年7月5日,《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同时,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了广东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邮轮游艇、海洋经济等成为两份政策文件中的高频词。包括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重点工作任务、保障措施等三个部分,主要着眼长远发展,对标大湾区到2035年的建设目标,对未来十多年广东省要重点推进落实的大事要事进行谋划,突出战略性和协调性。

重点工作任务包括九个方面,包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携手港澳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以交通、信息、能源、水利等为重点,打造内联外通、高效衔接的基础设施网络。协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粤港澳产业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携手港澳加强污染联防联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完善便利港澳同胞在大湾区内地发展的配套政策,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公共服务体系等。

文件中明确提出,关于时间安排上分成4个阶段:前期研究筹备阶段2019年3月-6月。规划方案编制阶段2019年7月-9月。规划成果编制阶段2019年10月-12月。规划报批阶段2020年1月-3月。《三年行动计划》包括九个方面100条重点举措,主要是着眼中期安排,把近中期看得比较准的、可以加快实施的重点工作进行分工部署,进一步量化阶段性目标。如在协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方面共有10条举措,主要包括配合国家编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专项规划、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内容。

7月5日凌晨,粤港澳大湾区门户网官方发布重磅消息,《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正式印发,这意味着,广东推进大湾区建设“施工图”和“任务书”正式发布。。本次三年计划释放了多个具体信息,包括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重点工作任务、保障措施等三个部分,主要着眼长远发展,对标大湾区到2035年的建设目标,对未来十多年我省要重点推进落实的大事要事进行谋划,突出战略性和协调性。

老谢认为,广东省抓紧做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携手港澳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高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为船舶行业全面对接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路径指引。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优质生活圈建设、全面开放新格局构建、合作发展平台建设等方面,船企有望迎来更多新发展机遇。

中心:深圳>香港>广州

2019年2月,酝酿已久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大湾区发展迎来战略机遇期。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较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过去,珠三角九市经济基础好,产业体系完备,集群效应已逐步显现,而香港、澳门服务业发达,与珠三角九市文化同源、优势互补,融入大湾区后对区域发展将产生明显的带动作用。

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差异分工、强强联合,创新驱动引领下,未来大湾区将发展成为比肩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的高级湾区,机遇广阔,潜力巨大。《大湾区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港深、澳珠合作,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未来大湾区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协同合作将更加深入。

深圳、香港、广州GDP均超2万亿,具备引领大湾区发展的实力。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11市GDP总量达到10.9万亿元,深圳、香港、广州GDP规模均超2万亿。 深圳GDP总量超过香港,位居大湾区首位,并保持7.6%的较高增速,先进制造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超七成。 广州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比重达66.1%,产业不断向高端、高质、高新升级。

佛山和东莞经济总量位于大湾区第二梯队,制造业持续向中高端转型,是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佛山2018年GDP为9936亿,即将成为全国第17个GDP突破万亿的城市,受益于“广佛一体化”带动,制造业持续向中高端转型,先进制造业驱动下,未来城市潜力较大。东莞2018年GDP突破8000亿,高端制造业比重提升,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2.3%和39.1%。

核心驱动力是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要素集聚,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R&D经费支出和发明专利数均居全国前列,已形成显著的创新集群。2017年,广东省R&D经费内部支出为2344亿元,珠三角9市合计为2227亿,占广东省比重为95%。

人才吸引力是广深人口吸附力全国先进,佛山、珠海人口增长突出。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突破七千万,广深人口规模不断提升,人口吸引力居全国前列。2018年,珠三角9市常住人口增量超过150万。广深增长最为突出,深圳、广州分别增加49.8万和40.6万,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佛山、珠海由于引才力度较大、人才补贴较多,人口吸引力增强,2018年常住人口分别增加24.9万、12.6万。

区域:前海>南沙>横琴>深港河套地区>广州中新知识城>珠海西部生态新区片>佛山三龙湾片区>惠州潼湖片区>东莞滨海湾新区>中山翠亨新区>江门“大广海”>肇庆新区。

湾区经济是当今全球经济版图中的一大亮点。世界一流的湾区往往具备高度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等一系列特征。如今,包罗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在内的“两区九市”粤港澳大湾区,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正在向着与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比肩的世界第四大湾区迈进。广东省印发了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这份极其重要的文件,告诉了我们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地9城市,有12个片区非常重要,进入了省市的法眼,这是财经评论人刘晓博的分析。

排名前列是前海:深圳前海,毫无疑问是“大湾区”发展的“排名前列平台”。前海都名列“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的排名前列位。虽然前海并不是“高级新区”,但受到高层的重视程度,超过了绝大多数“高级新区”。前海主要推进深圳香港在“现代服务业”上的合作,尤其是金融合作。新颁布的“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探索放宽港澳投资者在深圳设立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准入门槛、业务开展等方面的限制。建立与前海开放创新相适应的账户管理体系。开展深港绿色金融合作”。此外,还要“深化拓展前海湾保税港区功能”,“建设集国际商事调解、域外法律查明于一体的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更重要的是,“三年行动计划”再次强调要前海要“扩展发展空间”。

第二是南沙。南沙是广州少有、倾全市之力打造的副中心,也是广州南下战略的核心。之前南沙主要想发展港口、制造业,现在也要玩金融、高科技了。因为广州意识到,金融、高科技是自己的弱项,也是被深圳超过的重要原因。“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南沙将“加强与港澳全面合作,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承载区”,要“高标准建设南沙国际金融岛,推动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还要“加快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为了保障南沙的交通枢纽地位,还要在虎门大桥、南沙大桥之间再建设一个“狮子洋通道(南沙至虎门)”。支持广州南沙建设全球进出口商品质量溯源中心。争取将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范围扩大到南沙等。

第三是横琴。无论在“大湾区规划纲要”还是广东省的“三年行动计划”里,横琴被提及的次数都超过前海和南沙。原因可能是,横琴跟澳门一衣带水,距离非常近,融合起来非常方便,基本上可以同城化。横琴目前的定位是“国际休闲旅游岛”,但同时还有CBD和科技园区的功能。横琴正在探索“一线基本放开、二线高效管住”的试验,澳门人到横琴生活越来越方便,这里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也不断增加。这次文件明确提出——“推动与澳门合作建设集居住、教育、医疗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民生项目”。

第四是深港河套地区。所谓“深港河套地区”,是指深圳福田口岸、皇岗口岸、福田保税区以及对面1平方公里的河套区域。当年深圳河裁弯取直,将近1平方公里的土地从深圳划给了香港,双方经过多年商讨,决定利用这个区域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这个区域将跟前海形成对标关系。前海是玩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而河套则是合作科技创新。缺点是,这边发展空间有限,需要通过城市更新才能释放出空间。“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在这里建设“深港协同的开放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积极参与国家南方科学中心建设,组建国际微电子创新中心。争取国家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离岸创新特区。”

第五是广州中新知识城。中新知识城,是广东省和新加坡合作的项目,是希望在广州复制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带动广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选址在黄埔区九龙镇,规划面积123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60平方公里。“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将在这里“推动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及智能芯片和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综合孵化园”,“设广东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这个片区的价值,也在不断上升。

第六是珠海西部生态新区。珠海总的陆地面积只有1700多平方公里,但“珠海西部生态新区”就有1173平方公里,基本磨刀门以西都被涵盖了。新区包括“一核、五片区”分别是:“一核”是指西部中心城区板块,“五片”包括:富山新城板块、高栏港经济区板块、航空产业园板块、特色生态农业区板块和鹤洲高端商务区板块(远景)。“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在先进装备制造业、临港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深化与港澳合作,共建面向粤港澳的企业孵化基地和青年创新创业中心。”联手港澳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湾区主题会展和旅游品牌。

第七是佛山三龙湾。所谓“三龙湾”是近年来新诞生的地名,指佛山最强的三个区——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在广州南站附近的93平方公里区域,这里被列为佛山未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并成立了管委会。其中三龙湾下面的“南海三山新城”,就是“大湾区规划纲要”、“三年行动计划”里说的“支持佛山南海推动粤港澳高端服务合作,搭建粤港澳市场互联、人才信息技术等经济要素互通的桥梁”的承载区。但佛山显然不希望只限于“三山新城”,肯定会扩大到整个“三龙湾”。在“三龙湾”上面,还有一个更大的区域,这就是佛山的“一环创新圈”。这些区域,都可以看做是——建设“香港+佛山”深度合作支撑区。总之,“一环”和“一区(三龙湾)”就是佛山未来发展的重点。

第八是惠州潼湖。惠州中心城区的西南是仲恺开发区,仲恺的西边就是潼湖。这里是一片湖泊和湿地,在东莞和惠州交界处,在深圳龙岗中心城正北30多公里处。由于距离深圳很远,并不被人熟悉。惠州参与大湾区发展的“抓手”竟然不在惠阳、大亚湾,而设在了这里。“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支持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为港澳参与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提供更好服务,重点在半导体、物联网、智能制造、科研服务、文化创意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建设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之所以选潼湖,一是有较大发展空间,二是可以带动惠州北部发展。这里能吸引深圳的产业外溢,但购房投资暂时不适合。

第九是东莞滨海湾新区。东莞滨海湾新区规划面积83平方公里,位于长安、虎门濒临珠江口的地区,南面紧靠深圳的“海洋新城”,西面则跟南沙一衣带水。深圳受命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在机场北规划了海洋新城,这里很有可能是前海的拓展区,所以即将成为深圳一线核心区。这对于滨海湾新区来说,是很大的利好。

滨海湾新区分为“交椅湾”、“沙角半岛”、“威远岛”三大片区,熟悉中国近代史的读者对这些地名并不陌生,这里是清代炮台密集的区域,也是排名前列次鸦片战争的主战场。其中“交椅湾”主要吸引科技企业入驻,显然有吸引深圳企业的目的。“威远岛”主要搞会展和大学,比如湾区大学。“沙角半岛”是CBD、交通中心,也就是新区的核心区。“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滨海湾创新链走廊,建设国家科技成果对接转化示范区,构建高端电子信息发展轴、现代服务产业发展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轴“三轴”联动核心产业空间。由于大湾区人气在东岸,这里值得高度关注。

第十是中山翠亨新区。深圳机场对面,隔着珠江口的区域,就是中山翠亨新区的启动区——马鞍岛。深中通道就是从深圳机场南,通过隧道连接大桥的方式在马鞍岛登陆。这个通道将在2024年通车,将彻底改变珠江口两岸的交通。此前,已经有虎门大桥、南沙大桥和港珠澳大桥,但都没有未来深中通道的效率高、影响大。因为很简单,在大湾区少有有外溢能力的就是深圳。香港外溢时代基本终结,香港本地资金比如李嘉诚家族,是流向欧洲和大洋洲的。至于广州,发展空间太大,很多地方人气低迷,还没有能力外溢。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翠亨新区要深化与香港、澳门、深圳等城市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服务业、青年创新创业等领域合作,高水平合作建设翠亨科学城。未来中山城市重心东移,已经不可避免。这是未来20年的大趋势。翠亨新区的启动区、核心区,都值得高度关注。

第十一是江门“大广海”。“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面积之大,在中国东南部是极其罕见的,总面积竟然达到了3240平方公里,相当于1.6个深圳,包括江门市新会区、台山市和恩平市共20个镇区。核心区主要位于银湖湾和广海湾,面积约520平方公里,同时,依托银湖湾围垦区、广海湾填海区等连片可开发利用土地,以及川岛的大湾等原始沙滩,划定三片起步区,总面积约27.5平方公里。本着“排排坐、分果果”的精神,大湾区内地9城市都至少要有1个“发展平台”,江门就是“大广海”。“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支持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与港澳拓展在金融、旅游、海洋经济等领域合作,建设粤港澳合作用海示范区。

第十二是肇庆新区。肇庆是大湾区“最遥远的城市”,经济总量也最小,但自然风光是很漂亮的,明清时代两广总督都曾一度驻跸肇庆。肇庆新区位于鼎湖区中部,东邻肇庆国家高新区和佛山市三水区,南靠高要区,西倚端州区,北接四会市,规划区面积115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范围约18平方公里。“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肇庆新区要“发展大西南地区企业大湾区总部经济”,“建设大湾区辐射大西南的大型物流集散基地”,“打造大湾区健康产业和养生旅游度假胜地”。上面就是广东省大湾区“三年行动计划”里,确定的12个发展平台。

其中深圳、广州和珠海各2个,其他6个城市各1个。如果再补充几个的话,深圳的光明区(光明科学城)、东莞的松山湖、广州的金融城最值得关注。这三个区域都是当地政府极其重视的区域,也都有产业、题材支撑。光明区靠近粤港澳大湾区黄金轴线,是深圳西部少有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区,深圳计划在这里建设规格极高的“光明科学城”。如果说“粤海街道办”代表着深圳过去40年科技的辉煌,未来20年则要看光明了。松山湖是东莞吸引华为的利器,这里也正在成为高端产业聚集区。至于广州的金融城,则是CBD东扩的结果,是必须发展起来的重点地区,短期前景超过南沙。而上述12个列入官方文件的片区里,惠州潼湖、江门大广海和肇庆新区则暂时不适合投资,可以被光明、松山湖和广州金融城替代。

交通:广州>佛山>深圳>中山>珠海>东莞

按照2019年7月5日,《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标志着广东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有了“施工图”。2018年,广深港高铁开通、港珠澳大桥通车,交通基础设施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着先行作用。《实施意见》也专门设立章节,提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

《实施意见》提出,打造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加快深中通道、虎门二桥、莲花山通道等过江通道建设,启动狮子洋通道(广州南沙至东莞虎门)、伶仃洋通道前期研究工作。其中,正在研究的“狮子洋通道”“伶仃洋通道”备受关注,它们分别是什么?进展又如何呢?狮子洋通道,连接广州南沙和东莞沙田,与虎门大桥的走向相同,预计位于已经通车的虎门大桥和南沙大桥之间。

2019年4月2日,南沙大桥正式通车,清明节期间车流量就突破设计流量的10万车次。这说明,即便虎门大桥、南沙大桥两座跨江通道同时“上岗”,连接广州和东莞两岸的交通仍十分紧张。因此珠江东、西的交通还需要大力发展,东西通道整体密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才能保证两岸人流物流通畅运行。2019年1月,省交通厅已经发布狮子洋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招标公告,可行性研究目前正在进行。

“伶仃洋通道”又被称为“深珠通道”,在去年11月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去年11月15日,珠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珠海市干线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为强化与深港和粤西城市的联系,规划新增伶仃洋通道、黄茅海通道,市域层面将打造核心城区快速环线。

规划新增的伶仃洋通道,起于深圳前海,跨越伶仃洋途经珠海淇澳岛,然后直抵唐家继续向西,经过中山市五桂山,到达斗门莲洲,向西延伸至高栏港,江门台山及粤西城市。目前该通道已经纳入2017年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广东省交通厅开展通道线位方案研究,其中在珠海市内的线路已较为明确。不远的未来,珠江口两岸一座座跨江“彩虹飞架”,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指日可待。

交通优势是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开通使大湾区互联互通基本实现,未来随着基建进程加快。湾区发展,交通先行,伴随着跨境基础设施建成落地,粤港澳交通一体化快速推进。2018年,广深港高铁全线贯通,香港正式接轨内地高铁客运网。港珠澳大桥通车,三市通勤时间由3小时缩短至30分钟。同时,随着交通一体化的不断推进,粤港澳1小时生活圈正逐渐成型。

大湾区机场群规模大、等级高,未来各机场将错位发展,构建形成高级机场群。除了巩固提升香港的国际航空地位之外,大湾区未来还将着力提升广州和深圳机场的国际竞争力,并增强澳门、珠海等机场功能,以加强大湾区的对外联通性。大湾区地处沿海开放前沿,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8年,深圳、香港、广州GDP规模均超两万亿,引领带动作用凸显,其中深圳GDP保持7.6%的增速,发展势头强劲,创新实力突出。

未来通过强化与香港的合作,优势互补,创新发展更具张力。广佛一体化高水平推进,广州、佛山共建“超级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有助于区域整体实力提升。港珠澳大桥通车、深中通道开建,珠江西岸对外交通通达性得到改善,珠海、中山、江门与港深互动增强,城市发展迎来契机。惠州受益于港深带动和交通一体化推进,也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产业: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中山>珠海

产业结构来看,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形成。珠江东岸(广州中部和东部、深圳、东莞)形成了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的企业数量占到企业总数的 68.4%。珠江西岸(广州北部和南部、佛山、中山、珠海、肇庆)形成了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其中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农业的企业数量占到企业总数56.7%。

沿海地区(惠州、深圳、珠海、江门)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企业数量占到企业总数73.4%。而创业领域,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是创业的优选。自2011年以来,广州、深圳等九城市新创企业数量累计超过300万家,其中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是创业的热门领域。仅2017年1-10月,九城市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新创企业数量就占到全部新创企业数量的48.6%。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大湾区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珠三角)九个地市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总人口已达7000万人,是中国开放程度较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月18日,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迎来历史发展新机遇。中商产业研究院产业地产情报库监测数据显示:2019上半年大湾区9城工业用地出让面积排名分别为:广州市、东莞市、肇庆市、佛山市、江门市、惠州市、珠海市、深圳市以及中山市。据数据统计,大湾区9城2019上半年工业用地出让面积占比超广东全省工业用地出让总面积的半壁江山。

其中,广州市2019上半年工业用地出让面积位列湾区排名前列,东莞和肇庆市则挤进前三。与之相反的是:深圳和中山则垫底。在最靠近大湾区的几个城市里,广州工业地产最活跃。近年来,广州为规范工业用地,出台了多项政策。如:4月10日,广州市政府印发《广州市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实施办法》,正是多重工业用地政策的保驾护航,使得广州工业用地市场规范健康地发展,也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资,这也是广州工业用地市场活跃的一大重要因素之一。

来源:文/谢逸枫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