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国际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弯道超车”

搜狐焦点中山站 2017-11-21 08:27:2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以广州南沙自贸片区为圆心、10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从太空俯视,这里是华南地区灯火最为璀璨的区域。

以广州南沙自贸片区为圆心、10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从太空俯视,这里是华南地区灯火最为璀璨的区域。

  在这个圆圈里,有11个城市,组成了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气势恢宏的城市群,有人口6600万,生产总值13000亿美元,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11月17日—19日,国际金融论坛第14届全球年会在广州召开,并宣布国际金融论坛永久落户广州,折射出世界经济对中国、对广州的高度重视与期望。

  连日来,众多全球先进的专家学者汇聚于广州,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具体该“如何集聚新兴产业”、“如何为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优质营商环境”、“如何对标国际大湾区”等焦点问题,纷纷建言献策。

  焦点1

  既要“差异化定位”又要“加深合作”

  “广东的‘科创研发指数’目前还低于长三角和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要设定好自己的定位,才能赢得国内国际日趋激烈的竞争。”IFF学术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对广东的发展抱着巨大期望。他介绍说,建设国际先进大湾区的抓手是建设战略新兴产业,而这首先是要能科技创新。

  以“一年全社会研究与实验经费的支出占全社会GDP的比重”可以得出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科技研发指数。广东在科创方面的投入达到2200亿元,研发强度为2.56,这说明广东三大城市群已经具备了通过创新驱动来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和条件。

  除了国内竞争,粤港澳大湾区下一步对标的对手主要有三:一个是纽约湾区,它是全球金融网络中心;二是旧金山湾区,它是全球创新网络中心;三是东京湾区,它是全球现代制造中心。

  “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既要能够实现差异化的定位,还要在广东省内的三大城市群形成合作。”张燕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三个着力点就是“创新、差异化、合作”。首先是“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要实现差异化定位,三大城市群要以合作的态度打造高标准的**环境、营商环境和市场环境。

  对于如何更深一步实现差异化,美国史带金融财团全球合伙人、史带战略控股集团总裁钮小鹏对广东提出三点建议。

  钮小鹏表示,首先,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和先行地,可以争取在宏观政策里面拿到更多“先行先试”的机会。第二个建议是,相对于“引进来”,应当更强调“走出去”的战略。第三,加深中美、中欧的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资本运作。

  与张燕生、钮小鹏的宏观性建言不同,作为纽约湾区的知名地产开发企业和**企业的董事会主席,Ziel Feldman强调了绿色环保的重要性。他说新鲜的空气和良好的绿化、生活与工作的便利性、高质量的建筑和开放性的环境,这些对孵化和创新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更好的法治环境和更加开放的贸易环境,也是广东可以从纽约湾区借鉴的经验。

  在此次国际金融论坛上,IFF副主席、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在做嘉宾主持时总结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是与会嘉宾的共识。眼下要特别注意的是,对深圳也好、广州也好,人才是关键,而高房价则是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只有人居环境、法治营商环境等软环境对人才产生集聚效应而不是挤出效应,才能更好的发展。

  焦点2

  抓准真正的新兴产业实现“弯道超车”

  连日来,多名嘉宾具体提到了广东如何进一步实现跨越发展。专家们一系列的真知灼见,引发各路嘉宾在场内外频频互动。

  专家们的一个共识是,粤港澳大湾区下一步发展需要打造一个高标准的**环境、营商环境和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的比重,形成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环境和营商环境,这是粤港澳大湾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中国高铁、移动支付、共享经济以及网购被称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这些中国发展的先进领域就很好的诠释了‘弯道超车’这一判断。”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沈建光认为,结合本次峰会的主题,广东已经在着力打造新的金融中心,由此和新兴产业结合,将有望实现“弯道超车”。沈建光表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里程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速度也是全球先进。广东在这些领域都发展迅速,各路金融资本市场也在此对广东的实体经济形成了支撑。

  张燕生表示,广东的优势毋庸赘述,而补齐一些短板将能更好发力,比如,香港有4所世界百强的一流大学,这点广东就应该学习香港。

  此外,广东需集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是:新兴信息技术类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端设备制造类产业、新材料产业和节能环保型产业。“下一步,谁能够率先建成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基地,谁就能率先成为高级的城市群。”张燕生强调了产业基地和创新的作用。

  香港大学中国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赵晓斌则从“金融中心视角”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进行了建言。

  赵晓斌表示,“全球金融中心的研究成果”表明,金融中心正在进行网络式运作。如纽约金融中心,其周围的新泽西、斯坦福有很多其他金融专业特色的小中心——风投中心、保险中心、PE等,由此组成了良好的金融网络。具体到粤港澳来说,香港周围有深圳、广州、珠海,符合金融中心的一些建设和发展趋势。

  金融业是香港的强项,金融中心更多的是合作,而不是竞争。金融中心自我发展良好能发挥集聚的效应。香港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更多吸引优秀金融资源。

  在全球金融中心研究的视角下,法律体系的完善可以更加适宜创新与营商,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方面可以学习香港的金融经验,另一方面需要结合中国特色,实行中国方案。

来源:南方日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